塑料的成分
塑料是一種具有可塑性的人造高分子有機化合物(樹脂),是指以有機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,加入或不加入其他配合材料(助劑)而構成的人造材料。它通常在加熱、加壓條件下可塑制成具有一定形狀的器件。
所謂可塑性,是指像黏土那樣,加力就變形,而撤除外力之后不恢復原狀的性質。
所謂彈性(彈力),是指施加一定程度的力就變形,但撤去所施加的力則恢復原狀,這種性質叫彈性(例如:橡膠),具有彈性的物體叫做彈性體(如:松緊帶);塑料就是利用這種加熱時所產生的可塑性,加工成各種形狀的。
塑料的來源
塑料是由低分子有機化合物(如:乙烯、丙烯、苯乙烯、氯乙烯、乙烯醇等)在一定條件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(聚合物)。
構成塑料的分子,由于分子量都有在10000以上的高分子,所以說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(高聚物)。一般塑料分子中都含有碳(C)原子和氫(H)原子,有的塑料分子結構中含有少量氧(O)、硫(S)原子。塑料的基本原料是低分子碳、氫化合物,它是從石油、天然氣或煤裂解物中提煉和合成出來的人造樹脂。
塑料的發展史
不同塑料的發展史:
1920-1933:聚苯乙烯(PS)聚氯乙烯(PVC)聚乙烯(PE)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(EVA)聚丙烯(PP)
1935: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共聚物(ABS)
1939:聚對苯二甲酸乙烯共聚物(ABS)
1949:聚酰胺(Nylon)
1950: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Acrylic)
1956:聚甲醛(POM)
1958:聚碳酸酯(PC)
1964:聚氧化二甲亞苯(PPO)
1965:聚砜(PSF)
1975: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(PBT)
1985:液晶塑料(LCP)
1994:改性為注塑級的PET(PETG)
1995:超彈性聚甲醛
1996:透明硬質聚氯乙烯
1960年后,塑料的應用和加工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
塑料的特性
塑料的優點:
1、易于加工、易于制造(易于成型)
2、可根據需要隨意著色,或制成透明制品
3、可制做輕質高強度的產品
4、不生銹、不易腐蝕
5、不易傳熱、保溫性能好
6、既能制做導電部件,又能制作絕緣產品
7、減震、消音性能優良,透光性好
8、產品制造成本低
塑料的缺點:
1、耐熱性差、易于燃燒
2、隨著溫度的變化,性質也會大大改變
3、機械強度較低
4、易于受特殊溶劑及藥品的腐蝕
5、耐久性差,易老化
6、易受損傷、也容易沾染灰塵及污物
7、尺寸穩定性差
塑料的著色
著色劑的應用品種有:干粉(色粉)、色種、色母粒、液態色漿等,分為有機顏料和無機顏料兩大類。
著色劑需要具有以下良好的性能:著色力強、遮蓋力強、分散性(相容性)好、耐熱性好、耐光性好、耐遷移性好、耐溶劑性好、耐藥品性好、收縮率低等。隨著客戶對塑件顏色的要求越來越苛刻,色母?;虺榱5膽迷絹碓綇V。